文脉延续传承 非遗传承人要有使命担当 < 理事长专访 < 首页<当前位置
文脉延续传承 非遗传承人要有使命担当
发文时间:2022-12-04

文脉延续传承 非遗传承人要有使命担当


燕保君

燕保君在授课

中国新易城牌坊

保君书院内景

燕保君与参加《美满家庭·和谐社会》智慧讲堂的学员合影



□ 王 焱 文/图

中国文明灿烂漫长,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并多次在地方考察调研时给非遗项目“点赞”,并表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即文脉,几千年来无论魏晋风度,还是唐宋文艺高峰,都镌刻着非遗文化这一精神产生的痕迹,非遗文化牵涉民族的世界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在心灵稳定、精神引领、社会和谐方面不懈耕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文化传统和民族价值体系。对于许多非遗传承人来说,如何延续文脉,也是他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非遗文化:中国智慧的宝库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众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当前,我国国家级非遗名录代表性项目共计1570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非遗注重从经史子集和古代先贤的思想智慧中汲取营养。在社会伦理、道德引领和情绪梳理等方面贡献中国智慧,成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行的深层文化基因,内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走和平发展道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中国非遗注重在民间智慧累积中获得启迪,无论表演艺术,还是手工制作,通过技艺表达具体准确直观的中国智慧。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工作。而事实上,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组成,不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开发却瓶颈多多,甚至有的还濒临断档,难以为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达到63.29岁,愿意继承衣钵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人走艺绝”,传承就可能断裂。

非遗保护的核心是世代相传、活态保护。开展非遗文化的培训和传承,吸引年轻人关注、学习,让非遗生命得以延续,让非遗传承人的心性修养历程和成果作为精神文化的成果,代代口耳相传,沉淀、衍化、汇聚成清晰的脉络,以文脉样式呈现,成为遗产中最精华部分,这项工作艰巨而伟大。

非遗传承:让文化看得见

非遗作为载道的文化,凝结于中华传统文脉,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更是民族文明成果的汇聚。源自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的言论,诸子百家共同延续的心性修养,存在于《周易》及历代注疏,成就今天的最高艺术精神。

燕保君,出生于江苏省沛县。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燕氏姓名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燕保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新易城温泉度假村总经理,目前被50多家企业聘为高级顾问,在姓名学文化传承方面享有赞誉。

燕保自幼出生在易学世家,过去20多年中,他潜心研究姓名学文化,把名字对人一生的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终于总结出了燕氏姓名学六格八运预测法。现在,燕氏姓名学不仅被全球易经协会列为权威与标准,也已申请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尽管人们都说《易经》是智慧的,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出它的智慧所在。易经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前提下,对美好事物做一些规律性的预测总结。对美好事物的期盼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因此学术性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燕保君说。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民间习俗、技艺得到成功申报。如何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便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存在,以“人”为物质载体,所以保护不能是被动。需要以人为核心积极主动去挖掘、整理。

可以说,做好非遗的传承与弘扬,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是一件要紧的事情,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落实好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各种非遗项目,不能永久存留于博物馆里,如何使之“活”起来,除了宣传、展示、教育之外,做好传承人的培养工作,也是科学保护非遗的题中之义。

燕保君认为,要充分发挥现有非遗传承人的传、帮、带、教作用,要采取各种措施,使传承人有条件、有资金、有场所、有学生,来施展历史积淀的才艺,教授弥足珍贵的非遗功力。首先可通过举办非遗培训班的形式,加大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广度。对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进行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当然,也可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创新非遗传承人的培训方法。比如,用影像资料和口述传授并举的方式,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辟“非遗”传承人的学校、网站和讲堂。

此外,可利用双休日和节庆日,让非遗传承人在为大家讲解各种非遗项目的历史,培育非遗的群众基础。“总而言之,只有多举措并行,促进非遗文化走进现代生活,寄托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非遗项目才能不断光大弘扬。”

让文化看得见,是文化传承的基本要素,也是对文化可视性原则的一种遵循。传承非遗文化,不忘先贤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应该把非遗项目更多地融入日常生活和人们的饮食起居之中。所以,燕保君认为,不仅是已被认定的非遗传承人有传承传播的义务,每一个市民都可以是非遗传承人,都可以从非遗的理念普及、道路引领和活态传承的需求出发,去传承传播非遗项目。

服务社会:彰显文化自信

非遗,在历史中传下来,因市场而活下来。

早在2000年,燕保君就开始通过多种途径与省内外著名非遗传承人接触洽谈,共商国家非遗项目与旅游职业人才培养的融通之路。

目前,燕氏姓名学在北京、哈尔滨、徐州、张家口、天津、唐山、湖南、上海、江西、福建、山西等地分别成立了传承基地。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燕氏姓名学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非遗文化重在传承,燕保君也一直在寻找热爱姓名学且人品为上的有缘人,一起为姓名学的传承和发展作贡献。

为此,2016年开始,燕保君用自己毕生心血在江苏省沛县投资200多亿元打造中国新易城,初步预计8年完工,临水而建,遇泉而生。

新易城打造的初心是为所有易学爱好者所建,为中华民族这一古老灿烂的文化传承而建,为传承发扬光大和谐人居理念所建。

未来将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56个民族的民风民俗特色落户新易城。让传统文化爱好者得到最有价值的提升,使其怀着功德心服务社会。并将燕氏名字学传播于世界,造福全人类。

根据设计,新易城的外城区是商贸、居住区,旨在打造最和谐人居商业环境。内城区是休闲、养生、旅游区八大养生馆、八大广场等。中心区是八大预测解惑区和教学馆,教学馆中设有蜡像区,全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各易学大师,公认大师们的蜡像。预测区供国内外友人前来旅游、解惑,特别是前来学习的人都要先膜拜各馆蜡像区的前辈,才能进学习区听课学习。

人可以不畏因果,但每个人都在意健康、婚姻、事业,都防范意外的发生……燕氏文化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发展而来。通过学习七道圆融文化,让人们明白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指引自己的行为,做到遵纪守法,这也是新时代文化立足的必经之路。最终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服务社会,服务有缘人。

“目前,咱们燕氏姓名学培训发展比较成熟,有实验室,有师资,有经验,也有实质性进展,将来在新易城办班,有这些教学资源,对传承人学习是有利的。”燕保君说道。

易经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不可以想当然,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要搭建起各族学员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要让姓名文化传承,将传统技法的本质与现代创新设计、当代教育相结合,既秉承传统、不失其本。同时,也要改良并注入活力。

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新格局中的发展内涵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和物质发达,“美好生活需要”等软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需要寻求突破点。我们要实施统筹分类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文化遗产的精神引领和资源挖掘作用,让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非遗昂首走向世界,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博大、系统完整及独特贡献,彰显文化优势和独特魅力。

新易城的打造就是延续文脉,培养非遗传承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辐射效果,保持个性并增强国际话语权——燕保君希望将自己在姓名学界研究领域的宝贵精神财富,进一步传承发扬光大,让这个造福于人类的中国传统宝贵遗产,能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延续下去,给更多需要的人带去福音,让更多的人受益终身。